
海邊戲水風險:
1.陡降型海灘:以花蓮七星潭、高雄旗津、宜蘭內埤等海岸最常見,在離岸十至數十公尺之外地勢陡降,造成「反捲流」,當長浪一來,人很容易就被捲到外海。
2.離岸流:石門白沙灣、墾丁南灣屬於這種地形,看似風平浪靜的水域卻隱藏著殺機,離岸流強大的拉力常讓人無力游回岸上而發生溺水意外。
3.瘋狗浪:以台灣東北角海岸、基隆外木山、新北市三貂角、台中清水北防沙堤等地最常見,因遠處傳來的波浪進入淺水區後破碎,轉變成驚人衝擊力,很容易將站在岸邊或是礁岩上的人捲入海裡。
溪流戲水風險:
溪流中有潛藏的危險因子,像是漩渦、滾輪區、暗流、水溫差異大、河床落差大,或是水中石塊、或石塊上青苔、天氣暴雨造成水流湍急等因素,都會造成人身危險。
水域活動如何防溺與自保:
- 評估天氣狀況,如遇颱風、大雨特報等情形,切勿冒險從事水上活動。
- 選擇有救生人員值勤的水域從事水上活動,並聽從救生人員指導。
- 不可在設有「禁止戲水(游泳)」或「水深危險」等禁制標誌的區域戲水或從事任何水上活動。
- 如看到溪河上游山區烏雲密布,或溪河水流突然夾帶大量泥沙出現混濁狀態,應趕快上岸逃生,以免被暴漲的溪水所圍困而發生危險。
- 從事磯釣活動應確實穿戴救生衣、釘鞋與安全帽,隨時掌握海邊風浪等級及漲、退潮時間,並注意可能忽然來襲的瘋狗浪,以免發生事故。
- 如發現有人溺水,應大聲呼叫請求支援位求援,並打118、119向海巡單位或消防單,切勿自行冒然下水施救;並察看周圍是否有救生繩、救生圈等具有浮力之物品,作為岸上施救的救生器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