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Enter到主內容區
:::
現在位置 首頁 > 便民服務 > 磺溪書院 > 磺溪書院簡介
  • 友善列印
  • 回上一頁

書院歷史

歷史溯源 細說重頭
磺溪書院位於磺溪里內,因供奉祭祀著武文昌:梓潼帝君、關聖帝君(文衡帝君)、孚佑帝君、魁斗星君及朱衣星君,故又稱作「文昌廟」(文昌祠)、他創建於清光緒13年(丁亥年,西元1887年),至今已有超過百年的歷史,並在民國74年11月,經內政部列為第三級古蹟(文資法修訂後,現為市定古蹟,以下皆同)。

 

流光正徘徊
光緒13年(西元1887年),居住在下寮尾(即今日大肚區磺溪里)的仕紳趙順芳熱心倡導文風,有感於當地的文教風氣尚嫌不足有待發揚,於是他與烏日的舉人楊占鰲商議後,先是徵得大肚下堡(今大肚、龍井、烏日)士子文人四百五十四人社員,但維持不久又多星散,後來他便決心興建依所兼具書院功能的「文昌寺」,藉此振興學術,在楊占鰲的協助下,以及同鄉蔡燦雲、何榮煥,水里港的張錦上等人的贊助,由他所經營的「錦源棧」商號出資捐地來興建書院,並以「磺溪」作為書院名稱。
文昌寺創立之後,趙順芳因年事已高,於是將擴建書院的擔子交棒給當時正直壯年的兒子趙璧,工程歷時兩年多,於光緒16年(西元1890年)完工。由於趙順芳「錦源棧」商號的財力支持下,書院的建築經費充裕,建材大都採購自中國福建的高級建材,如泉州白石、青斗石,福杉,並禮聘惠安匠師擔任營建工作,精心雕琢、打造出富麗堂皇美輪美奐的 宮。課堂教室並設有書桌、桌椅,並附設寢室供遠道學生住宿,足見前人興學之用心。
在清領時期,磺溪書院可說是大肚、烏日、龍井等地學子,學習啟蒙經典,作為科舉應試準備的場所,自書院開辦以來,便為大肚地區造就不少人秀才,對於當時推展地方地方教化極具貢獻。直到今日大肚區依然文風興盛,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就是擁有「校長之鄉」的美名,全台出身大肚區的校長就有高達五十幾位,可見磺溪書院影響力深遠。當我們回溯這短珍貴的歷史,便可以深深了解大烏龍(大肚、烏日、龍井)當地文風的確立是肇始於磺溪書院的開辦。

相關圖檔

  • 市府分類: 教育文化,休閒旅遊
  • 最後異動日期: 2022-07-08
  • 發布日期: 2022-07-08
  • 發布單位: 臺中市大肚區公所
  • 點閱次數: 1395